话题:靶向治疗第13天活检就找不到肿瘤细胞了
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肿瘤科 |
【会诊病例分享】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肿瘤科李醒亚 患者司XP,女,62岁。20多天前因明显乏力就医,在当地医院做CT发现右上肺占位、纵膈及右肺门多发淋巴结肿大。没有再做其他检查,就开始口服“吉非替尼 0.25g QD”,用药11天后患者和家属要求转诊到我院进一步诊治。 CT(2018-11-14)显示右上肺肿块和纵隔肿大淋巴结: 血清肿瘤标记物(2018-11-13,靶向治疗第12天): 肺穿刺活检的病理: 头颅MRI可见头颅多发占位,考虑转移瘤: 根据 CT和MRI影像特征及明显升高的 CEA 等升高的肿瘤标志物(靶向治疗第12天),临床上高度怀疑晚期肺癌并脑转移,尽管从5条活检组织中只发现了肉芽肿性炎,考虑结核。但相关检查均未发现结核感染证据。 TB基因检测阴性: T-SPOT阴性: 患者用药后自我觉乏力逐渐减轻,但穿刺部位的疼痛还没有明显减轻,因此对第二次活检有抵触情绪。 吉非替尼治疗的第23天(2018-11-24, 距上次化验10天)复查血清肿瘤标志物,发现CEA明显下降,其他标志物也有下降。 考虑到再次活检也很难取到(存活)的肿瘤组织,口服吉非替尼后症状已有明显缓解、肿瘤标志物在10天内下降了约 9ng/ml,并且我国女性肺癌伴随EGFR突变的概率约为60%,从而认为:患肺腺癌且伴EGFR基因敏感突变的可能性很大,同意患者继续EGR TKI单药治疗。待发生耐药后(大多数患者靶向治疗8-11个月后耐药形成)再做第二次活检:一则补充了病理诊断和基因检测,二则明确耐药机制,如为T790M,还有赢得三代TKI的二线治疗的机会(我们参与了多项三代 EGFRTKI 的新药临床试验)。同时重视脑部转移灶的变化,在必要时给予干预,动态观察CEA等的变化以监测病情演变。 【讨论】
|
|